在日常工作、生活和学习中,大家经常需要用到各类范文模版,本文“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(精选19篇)”,仅供参考,希望能帮助到您,您也可以浏览更多《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》相关的范文资料。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 篇1
《陶罐和铁罐》这篇文章浅显、易懂、搞笑,贴近儿童生活,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,瞧不起陶罐。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,陶罐出土成为文物,铁罐却化为泥土,不复存在。故事告诉我们,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,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,正视自己的短处,互相尊重,和睦相处。
为了提高课堂效率,我从整体上把这篇文章分成了两个部分,也就是“铁罐瞧不起陶罐”和“许多年后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命运”两大块。前一个部分我以“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,常常奚落它”为线索,让学生思考:
1、陶罐的短处是什么?铁罐又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?
2、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?
3、应对铁罐的奚落,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?
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勾画。然后分组讨论,体会各自的态度。通过教师的指导,读出两只罐子不同的性格特点,使情感的'变化渐渐明晰,这一部分是我教学的重点。第二部分的教学,我对文章进行了一些取舍,以两个问题来引导阅读,通过默读、导读、细读让学生体会两只罐子命运的不同,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悟出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。
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、不同形式的朗读,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情绪,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,兴趣很浓。如在理解轻蔑一词时,我们结合课文插图,有学生说它的意思,有学生表演轻蔑的样貌,我趁势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神态来朗读铁罐的话,学生兴致很高纷纷练习。几个环节下来,通过加表情读、加动作读、小组分主角读等等形式,学生读得充分,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、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。一节课上下来看到学生情绪高涨,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,练得用心,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。我觉得自己在课前多付出一些也是值得的。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,能够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,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,这时,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!课堂上学生有合作,但体现不够。有时只是个形式,未体现合作的实效性。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 篇2
《陶罐和铁罐》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,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、动作和神态的描写,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。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、神态的描写,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;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。教学中,我抓住了以下三点进行教学。
在教学中,强化学生的感受,淡化纯粹的分析,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来说,是很有必要的,只有这样,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。《陶罐和铁罐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陶罐和铁罐两个事物在很成一段时之间,二者之间发生的故事,很有趣,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,在教学中如果单纯地采用分析讲解的方法,学生学起来定会觉得索然无味,也使有趣的故事不可以成为一个整体。因此,我在教学时,注意了学生的感受。
让学生画一画,抓住“人物”的特点。阅读课文时,让学生自由读课文,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`话。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,我同时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。学生很快抓住了“傲慢”、“轻蔑”的神气、“恼怒”这些词语;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,学生再读句子,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让学生演一演,加深对“人物”的理解。在学生把握“人物”的特点、体会“人物”的内心活动后,我让学生分角色读、表演读。学生先选定自己乐于表演的角色,按课文中所描述的“人物”的语言、表情进行表演。教师还鼓励他们加上自己设计的动作。学生学得轻松愉快,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“人物”的理解。这样一来,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,成了他们的舞台。
在上述画、说、演的基础上,我抓住时机出示“思考练习”的问题: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,你明白了什么道理?我先引导学生对比陶罐和铁罐最终的结局,学生能很快找出,铁罐已完全氧化,消逝得无影无踪了,而陶罐却依旧“光洁、朴素、美观”。并说一说是不是喜欢陶罐,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。学生有的说喜欢陶罐,因为它外表光洁、朴素、美观;有的说喜欢陶罐,因为它已是很有价值的古董;有的说喜欢陶罐,因为它谦虚,对人友好、善良。学生各抒己见,学习情绪高涨。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,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。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 篇3
《陶罐和铁罐》是一篇童话故事,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,常常奚落陶罐,许多年后,陶罐出土成了文物,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。全文可分为两部分:第一部分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,常常奚落它,即他们的对话;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,人们发现了陶罐,铁罐却早已消失。这篇文章告诉人们: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,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,正视自己的短处,相互尊重,和睦相处。
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、神态的描写,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;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,对童话类文章接触不多,因此,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。经过反复研读教材,经过课堂实验,经过学校语文组全体老师的关心和指导,我对这节课有这些体会:
一、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
初读课文,我首先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,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,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,但在试讲中没有预想的效果,仔细想想,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――学生,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,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。因此,我认真听取了几位老师的意见,在课堂上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,站在学生的立场,以他们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为支撑,以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课堂反馈情况为导向,踏踏实实地组织教学。
二、在课堂上放手,让学生与文本深入交流
抓住文章最主要的部分,放手让学生自读,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,教师作适当的指导。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,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'不同神态、语气,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。比如:通过“你敢碰我吗?”“和你在一起,我感到羞耻,你算什么东西!”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,傲慢无理。通过“不敢,铁罐兄弟。”“何必这样说呢?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”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。在学生自读后,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,用提出问题、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: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?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,反复读,根据课文对陶罐、铁罐语言、神态的具体描写,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提出自己的看法。
三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,做出适当的指引,并对学生的反馈做出简洁有力的评价
由于自身教学经验的不足和应激应变能力的缺乏,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评价方式单一,评价语言碌那榭觯馐窃谝院蟮慕萄е幸朔透恼摹
这节课,让我深深领悟到:课堂是随机的,课堂也是学生的,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,要随着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教学,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。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与遗憾,但是我所学到的经验都是我今后教学生涯宝贵的财富,我会在实践中逐步修正和完善。作为新教师的我,还要不断刻苦钻研,看更多,听更多,想更多,在永不停歇的学习中充实自己。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 篇4
整合篇目:人教版第五册《陶罐和铁罐》和《狮子和鹿》。
整合主题:正确看待人和事
《陶罐和铁罐》和《狮子和鹿》整合教案
教学目标:
1、会认10个生字,会写14个字。能正确认读“骄傲、傲慢、兴奋”等词语。
2、正确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3、读懂课文内容,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。
教学重点:读懂课文内容,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。
教学难点: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。
教具准备:图片、课件、生字卡片
课前准备:预习课文,自学生字词。
教学课时:1课时
教学过程:
一、学习《陶罐和铁罐》
(一)揭示课题
1、引出课题
2、板书课题(贴图)
(二)初读课文
1、快速朗读课文,认读生字词。
2、思考:这两个罐子,你喜欢谁、不喜欢谁?理由是什么?
3、指名回答。
(三)品读课文
1、指导朗读描写铁罐的句子。
①从课文中找出铁罐很骄傲的句子读,抓住“傲慢、懦弱、轻蔑、恼怒”这引起词体会。
②师相机指导朗读相关联的句子。
③多种形式朗读。
2、指导朗读描写陶罐的句子。
①从课文中找出能看出陶罐谦虚和善的句子读。
②根据学生所说的相机指导朗读相关段落。
3、多种形式读对话并评议。
4、看两者结局
①多年以后,这个骄傲的铁罐和谦虚的陶罐结局怎样呢?
②默读课文后半部分。
③指名答并板书:古董 氧化
(四)我想说
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?
(五)小结
二、学习《狮子和鹿》
(一)学习课文
1、贴图。
2、播放课件。
3、问:你知道小鹿发出了一句什么感慨吗?
4、相机板书:美丽(送命) 难看(逃生)
5、问:为什么会这样说呢?(找相关的句子读读)
6、多种形式读。
(二)我想说
你想对小鹿说些什么?
三、拓展
你学完这两篇寓言故事,悟出了什么道理?能讲讲自己身上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吗?
四、师总结
五、练笔
我们共同改写《陶罐和铁罐》 这则寓言,赞扬铁罐,批评陶罐,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,题目叫《铁罐与陶罐》。
板书设计:
陶罐和铁罐 狮子和鹿
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 篇5
教学目标
知识与技能:会认10个生字,会写14个生字,能正确读写“骄傲、傲慢、谦虚”等词语。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过程与方法: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、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,积累语言。
态度与价值观:读懂课文内容,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。
教学重难点
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、神态的描写,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;本课教学难点是课文所讲的道理。
教学过程
一、激趣导入
师:同学们,老师知道大家都做了提前预习,那你们能认出这两只罐子吗?说说谁是陶罐谁是铁罐?(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画出陶罐和铁罐)
师:在现实生活中这两只罐子各有什么特点呢?
生:陶罐易碎,铁罐坚硬,教师随机在两个罐子里板书。
师:这两个小罐子的性格差距可大了,一个傲慢无理,一个谦虚礼让,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《陶罐和铁罐》。齐读课题。
二、初步感知课文
师: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,要读准字音,一会老师要检查生字认读的情况。
师:读好了吗?老师看到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,现在请同学们来认读老师所出示的生字,词。
师:同学们认读得非常好,看来生字是难不倒我们大家的,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,把陶罐和铁罐的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好吗?老师看谁的动作快,开始了。
三、品读课文
师:画好了吗?老师看到同学们边读边画,做得很认真。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对话,想想你读懂了什么?还想知道什么?
师:读完了吗?哪位同学告诉大家你读了对话都读懂了什么?
生:不要骄傲,要学习陶罐一样谦虚……
师:好了,同学们知道了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,经常奚落它。
师:哪位同学能结合上下文,谈一谈你对奚落这个词的理解,奚落是什么意思呢?
生:瞧不起,嘲笑……
师:我们理解了这个词,通过读对话,你还想知道什么呢?同桌先相互说说还想知道什么?
生:为什么铁罐那么骄傲……
师:老师听了同学们的问题,知道同学们对这几个问题比较感兴趣。
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?
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?
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?
师:那我们就来逐个解决以上的问题。
汇报:
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?
2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?陶罐对铁罐说了哪几句话?说这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的?谁来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。
3铁罐奚落陶罐还有哪句呢?这时候又是什么态度呢?哪位同学带着轻蔑的样子来读读。老师也想来读读,你们来给老师做旁白好吗?师范读
4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是描写铁罐奚落陶罐的?铁罐从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恼怒,谁再来读读铁罐恼怒的句子。
5铁罐一心想把陶罐碰碎已经到了狂妄自大的地步,找一找描写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,谁来模仿狂妄自大的语气来读读。
6我们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所了解,那么陶罐的态度又如何呢?学习前面的学习方法,抓住重点语句来读一读好吗?
7找到了吗?谁愿意来告诉大家。生答。这一句能体现陶罐的什么态度呢?
8我确实不敢碰你和我不敢碰你哪一句好呢?加上确实更能显出自己的态度。
9你认为陶罐懦弱吗?哪个词能证明它不懦弱。(争辩)现在请同桌互读对话,老师想请同学到台上来读。然后大家来给评评读得怎么样?
10这两只罐子的结果如何能,快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?
11他们最终如何呢?
四、总结
1、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,课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?
2、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?
3、人与人之间要懂得互相尊重,互相谦让,学会全面看问题。
五、作业
同学们联系课文,尝试着自己来编一则寓言故事。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 篇6
每次讲完课,我都忍不住反思:学生学会了吗?听懂了吗?今天课堂结束,我开始梳理自己的讲课:《陶罐和铁罐》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,课文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骄傲的铁罐自恃坚硬,瞧不起陶罐,许多年以后,陶罐出土成了文物,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。课文以陶罐和铁罐精彩的对话以及对它们动作、神态的描写,展开故事情节,刻画了一个谦虚友善和傲慢无礼的人物形象,从而告诉人们: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,我们应该相互尊重,和睦相处。
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、神态的描写,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`谦虚友善;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。教学中,我主要抓住以下两点进行教学。
一、抓住重点词句,品味人物形象。
本节课,课文内容简单易懂,生动有趣,学生比较喜欢。所以在课前通过让学生自读任务单,观看微视频,自读课文圈画重点等方法进行课前自主学习,在教学活动时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。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,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动作和神态的词语,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。比如:通过“你敢碰我吗?”铁管傲慢的说。“和你在一起,我感到羞耻,你算什么东西!”铁管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。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,傲慢无理。通过“不敢,铁罐兄弟。”陶罐谦虚地回答。“何必这样说呢?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”,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。抓住重点的词句品读,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陶罐和铁罐鲜明的人物形象,而且给学生在习作方面以引领。
二、多种形式朗读,明白蕴含道理。
在感悟人物性格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,在朗读环节,我不是抛砖引玉,而是鼓励小组自我展示,其他小组评价的方式,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,在学生朗读后我又一“竞赛者”的角色来挑战,激发了学生的兴趣,在潜移默化中把朗读时要注意的语气、神态、动作呈现给学生,与无形的教育达到了有形的目的。在我的激励下同学们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,这时学生就会主动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诠释人物形象,加深对“人物”的理解。可以说是水到渠成。自然对于课文所蕴涵的道理有了深刻的领悟――“尺有所长,寸有所短”。
在《陶罐和铁罐》这一节教学活动过程中,我学到的、体验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,虽然还有很多不足和遗憾,但是我所学到的经验都是我今后教学生涯的宝贵财富,作为新课程教师的我,还要不断刻苦钻研,看更多、听更多、学更多、想更多,在永不停歇的学习中提高自己,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老师!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 篇7
教学要求:1、理解课文内容,理解寓言寓意。
2、联系生活实际谈对寓言的理解。
教学重难点:理解课文内容,理解寓意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:
1、(出示插图)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,一只是陶的,一只是铁的。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,常常奚落它。你们想不想知道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?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“陶罐和铁罐”(板书课题)
2、自由朗读课文,说说你读懂了什么?(生自由回答)
二、理解课文内容:
1、自由朗读1—9自然段,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读一读。
(指名读,理解“奚落”)(板书:奚落)
2、从它奚落陶罐的话,可以看出它是什么样的态度?谁能读一读铁罐的话?
3、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?(陶罐很容易破碎,而铁罐自恃坚硬,瞧不起陶罐。)(板书:易碎 坚硬)
面对铁罐的奚落,陶罐是如何处理的呢?(谦虚,忍让,劝说二者和睦相处。)
4、小组内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话,体会各自的态度,语气的变化。
5、请三名学生上台表演。
6、通过这两者的对比,你们更喜欢谁?
三、学习10—17自然段:
1、铁罐自恃坚硬,只看到自己的长处,而奚落、瞧不起陶罐,二者发生争吵,最后以不欢告终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故事又有什么变化呢?请大家读读10—17自然段,边读边想:许多年过去了,当人们发现陶罐时,它有没有什么变化?(没有变化,和当年一样光洁、朴素、美观。)
问:人们是什么样的态度?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?(高兴,惊讶)
2、人们是怎样称赞它的?(指导朗读第15自然段)
人们说它是古代的东西,很有价值,说明它被保存了(很久)(板书:永久)
3、这时陶罐说了些什么?
4、当时铁罐那么奚落它,可它不计前嫌,还惦记着铁罐,说明它有一颗(宽容的心)(板书:宽容)
5、人们找到铁罐了吗?为什么没找到?(相机板书:氧化)
6、当初妄自尊大的铁罐消失了,而被轻视的陶罐如今却成了珍贵的文物。对于这样的结果,铁罐想到了吗?为什么?
(没想到,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,而没看到易氧化的短处,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,未能正视易保存的一面。)
四、理解寓意:
1、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遍,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。
2、从这则寓言故事中,你明白了什么道理?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。
(任何事物总有长处和短处,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,不能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,更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,要学会全面看待问题。)(板书:要全面看问题)
板书设计:
陶 罐 → 易碎 永久
K
奚落↑↓宽容 要全面看问题
J
铁 罐 → 坚硬 氧化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 篇8
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,瞧不起陶罐。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,陶罐出土成为文物,铁罐却化为泥土,不复存在。故事告诉人们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,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,正视自己的短处,相互尊重,和睦相处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。
一、教学目标
1、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。
2、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。
3、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。
二、教学过程
(一)创设情境,思维铺垫。
小朋友们,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朋友,今天,我们就来看看他们之间的.一个小故事。板书课题:陶罐和铁罐
(二)自读自悟,突显个性
1、初读课文
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,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,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。
(1)学生练习读课文,理解生字词。
(2)认读字词带拼音不带拼音
(3)浅谈感受(大家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?)
(4)看插图,猜一猜哪个是铁罐,哪个是陶罐?为什么?
2、默读思考
(1)小朋友们都觉得铁罐很骄傲,陶罐很谦虚,你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悟到铁罐是骄傲的?请你默读课文,划一划能看出铁罐骄傲的句子,圈一圈描写铁罐神态的词语,然后读一读,看能不能把它的神态读出来。
(2)学生按要求读课文
(3)反馈: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悟到铁罐是骄傲的?
3、指导朗读,感受铁罐之傲
(1)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,常常奚落它。
奚落是什么意思?(讽刺、讥笑、嘲笑,)看来铁罐很自以为是。那么,他是如何奚落陶罐的?
(2)‘你敢碰我吗?陶罐子!’铁罐傲慢地问。
铁罐为什么敢这样问陶罐?
重点指导朗读:(板书:傲慢)
(3)‘我就知道你不敢,懦弱的东西!’铁罐说,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。铁罐为什么称陶罐为“懦弱的东西”?师:铁罐认为陶罐胆小、无能,是不敢去碰它的,对吗?像这样胆小、软弱无能,就称作懦弱。陶罐真的是懦弱的东西吗?这是铁罐对它的轻视,结合插图理解“轻蔑”。(板书:轻蔑)
(4)‘住嘴!’铁罐恼怒了,‘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!你等着吧,要不了几天,你就会破成碎片,我却永远在这里,什么也不怕。’对呀!铁罐由傲慢到轻蔑,再到恼怒了,小朋友们,你们感觉到铁罐的情绪变化了吗?请用你精彩的朗读把它的情绪表现出来。(板书:恼怒)
(5)“‘和你在一起,我感到羞耻,你算什么东西!’铁罐说,‘走着瞧吧,总有一天,我要把你碰成碎片!’”
在说第四句话时,作者没有写是怎样的神态,作者是留给你们来想象,在说这句话的时候,会是怎样的神态呢?(出示句子)“‘和你在一起,我感到羞耻,你算什么东西!’铁罐说,‘走着瞧吧,总有一天,我要把你碰成碎片!’”请你联系前几句话读一读,想想填哪些词比较合适?(暴跳如雷、生气、愤愤、蛮不讲理、不可一世、自高自大……)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
(三)课时小结
1、铁罐就是这样傲慢、轻蔑、恼怒地奚落陶罐,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?
2、铁罐自以为坚硬,瞧不起陶罐,常常奚落它,陶罐会有什么反应,随着时间的流逝,故事又有什么变化呢?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。
(四)复习巩固
1、出示字词,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。
2、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,教师小结: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,可以利用熟字来记。
3、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。
4、指导写字
引导分组观察:“陶、谦、嘴、恼、吵”都是左右结构、左窄右宽的字。“怒、感”都是上下结构、上长下短的字。“虚”是半包围结构的字,注意第三笔是。
5、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。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。
6、学生练习写字,教师巡视,进行辅导。
7、展示学生写的字,互相评议。
一课时板书:
陶罐 和铁罐
谦虚骄傲
傲慢
轻蔑
恼怒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 篇9
一、教学目标:
1、自主学习,会认10个生字,会写14个生字,能正确读写骄傲、傲慢、谦虚等词语。
2、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、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,积累语言。
3、在分角色、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,明白其中的道理。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。
二、教法和学法
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曾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注满的容器,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。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,使教师、学生、文本形成真正的对话?我以读一读、找一找、演一演、说一说、写一写的方法,达到预定的目标。在学生学的过程中,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理解,培养学生自主研究、探究文本的能力。
三、教学流程:
准备3课时完成教学任务
(一)、看图谈话,激趣导入
师: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?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?(学生自由发言)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童话故事(随机课显:陶罐和铁罐的图片)你认识他们吗?在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后出示课题,引导学生换偏旁识记陶,并指导书写陶。(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极有吸引力,让生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?更能激起学生不吐不快之感,我想此时孩子们的兴趣已被激发,再加上看了立体的、鲜活的图片,孩子们会迫不及待想接触文本,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。此时,我抛出一句: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?去读读27课就明白了,就这样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阅读状态,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。
(二)、读通课文
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,在这一环节,我主要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。在阅读中,把课文读正确、读通顺,并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。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与文本对话,对文本的解读带有很强的个性化,因此我让学生读通课文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?这里,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、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,在点评中,我做以下的点拨,以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。
1、在学生发言中,注意让学生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
2、对字词有不明白之处,可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,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资源。
(三)、抓住对话,深究人物的内心活动
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,有了前面的铺垫,我首先出示词语(骄傲、傲慢、谦虚、轻蔑、恼怒、宽容、不再理会)在学生齐读后进行分类,随机板书:
骄傲
谦虚
傲慢
宽容
恼怒
不再理会
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,读读课文,找找、画画从哪些语句看出铁罐的傲慢、骄傲,陶罐的谦虚、宽容?在学生汇报交流中,我主要做了以下点拨引导:
1、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,如奚落,我先让学生说说奚落的意思,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你曾在什么情况下奚落过谁?或你曾受过谁的奚落?
2、用指名读、师生合作读、评议读、赛读、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,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几个句子:
(1)、我确实不敢碰你,但并不是懦弱。陶罐争辩说,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,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。说到盛东西,我不见得比你差。再说
(2)、住嘴!铁罐恼怒了,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?你等着吧,要不了几天,你就会破成碎片,我却永远在这里,什么也不怕。
此环节,我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,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,走进了人物的内心,感悟了人物的品质,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。同时,在这一过程中,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。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,还提高了思维能力,自主能力。此时,学生已取得获得知识的快乐,也更加关注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,于是我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?这一问题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,即默读课文10----17小节内容,重点抓住人们对陶罐赞赏的语言及陶罐说的话,感悟陶罐的品质。
(四)、延伸文本
我说:如果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,你想对谁说句什么话?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或身边的谁说句什么?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写。(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,也在写话中明白了道理,突破了难点,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,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。)
(五)、布置作业,读写结合
我说: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,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?请你也来当一回童话大师,写一写这个故事,写完后读给爸妈听,让他们给你打打分。(这个作业为指导学生写作指明方向,长期这样训练,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得以提高)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 篇10
《陶罐和铁罐》是一篇童话故事,课文生动有趣,情节富有变化,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,瞧不起陶罐。许多年代后,陶罐出土成了文物,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。全文可分为两部分: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,常常奚落它,即他们的对话;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,人们发现了陶罐,铁罐却早已消失。作者告诉人们“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,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,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,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”这样一个道理。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。初读教材时,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,以对话贯穿全文,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。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,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,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“人无完人,金无足赤”的道理,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。找到了人文价值,以何种形式来贯穿全文呢?经过深深思索与课堂实验,我找到了以“提示语”贯穿对话的朗读,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。通过这节课的教学,我有了些许的感悟与想法。
感悟一:放手有益。
每次拿过课文,我都会急着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,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,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,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。仔细想想,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――学生,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,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。因此,我试着在课堂上放手,让学生随便谈,随便说,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。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,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`意外,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。仔细想想,原来站在学生的立场,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,他们最想了解什么?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。
感悟二:走进文本,走进学生,达到师生、文本对话之效。
记不起在哪读过这样一句话:语文就是学生、教师、文本之间的对话。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。因此,以学生文本、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。课堂伊始,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、走进课文,因此不知其功效。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,探究其价值时,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,完全以学生为本,和他们同感悟、同体验。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,心灵相互交流,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。
感悟三:抛开设计,以生为本。
每次讲课前,我都会把教案备得滚瓜乱熟,甚至评价语我都会仔细琢磨。可是通过这节课,让我深深领悟到:课堂是随机的,课堂也是学生的,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。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。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,当然,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。因此,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地明白:知识的储备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。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 篇11
第二次课,是在第一次课的基础上,结合老师们提出的建议,对教案进行修改,然后再上的。但是,上完之后,给我自己的感觉是:这一节课还没有上一节上的好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环节安排不够合理
回忆我的教学环节,在学习第一部分时,在教学设计上是这样安排的:理解对话内容,练读对话,分角色朗读对话,然后才学习第二部分。但由于我当时过于紧张,太着急,在理解完对话之后,脱口而出:那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会如何呢?把这个问题抛出之后我才发现,我已经自乱阵脚了,把后面的环节提到前面来了。不得已,我只好先了解了第二部分,再回过头来练读对话,分角色朗读对话。就这样,教学环节就显得不够合理了。在下一次课中,我首先要背熟教案,放松心情,才能做到按自己设计的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。
二、扶得太多,不敢放手
在这一节课中,我总是担心学生无法回答出我的问题,在抛出每一个问题之后,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,就匆匆地指名回答,匆匆地因说出答案,赶着到下一个环节。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:学习了这个童话故事,你明白了什么道理?我提出这个问题之后,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,就马上指名学生回答,只让两个学生回答之后,就出示道理,让学生读一读。这个环节是是对课文的总结升华,也是对学生情感的薰陶教育。但我只是走过场,未能突出教学重点。在下一次课时,提出这个问题之后,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、讨论、交流,再让学生回答,这样就会水到渠成,无需老师过多的讲解。
三、感受形象,内化情感
崔峦老师说过:“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,没有形象的感受,就没有情感的产生。”在这一节课中,除了朗读对话体会文本中的.形象以外,我还设计了一个环节――表演课本剧。我让学生戴着头饰进行表演,加强学生的形象感受,内化学生的情感。但是,由于学生对文本不够熟悉,在表演时不能背诵对话,要看屏幕,不能充分体现出文本中的形象,对情感的感受体会就没有那么深刻。如果学生能背诵对话,效果应该会更好。
在上一次评课时,有老师提议:应对铁罐这个形象进行评议。在这一节课中,我引导学生对铁罐进行评议:铁罐这样做对吗?并对学生进行迁移教育:在日常生活中,你见过这样的行为吗?见到这样的行为,我们该怎样做才对?通过这一个环节,使学生懂得对是非进行判断,不断纠正自身的行为。
总的来说,这节课虽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,但也有一些成功之处。在这就不再多说了。我会结合老师们提出的建议,把下一节课上好。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 篇12
《陶罐和铁罐》课本剧
音乐《白龙马》起,刀叉碗筷伴乐入场,到舞台中间。
铁罐傲然入场,自夸唱;刀叉碗筷体停,纷纷表示怀疑、不屑、反感。
铁:我老铁,最神气,装着贵妃糖盛着公主饼
皇宫里面我老大,谁都不敢不服气。
音乐停。铁罐狂笑道:
铁:没有对手的日子也真无聊。咦,刀叉碗筷都在,找个家 伙过过瘾吧!
铁罐靠近刀叉碗筷,刀叉碗筷纷纷逃离,并在铁的追逐中一齐下。
陶罐上,气喘吁吁,边走边说。
陶:刚送了一罐酒到京都大酒店,招待从中国来的郑和。陶罐我得回来歇歇。说实话,油盐酱醋我不嫌,腌菜咸肉我不烦。
铁罐气急败坏状,上,见陶罐
铁:死陶罐!
陶:(对观众)我就烦这个无聊的家伙。
(转身作揖)铁兄,有何指教?
铁:这个高贵的地方怎么会有你这样低贱的东西哇?
陶:请问铁兄,小弟怎么就低贱了呢?
铁:瞧你那穷酸样,再看看我们,
音乐《super star》起,刀叉碗筷上唱:
刀:我是金
叉:我是银
碗:我是无瑕的碧玉
筷:我是象牙,洁白又珍贵
音乐停,铁罐用刚才的乐谱填词并唱
铁:你说谁\会欢迎\你这样的土罐子?(说)真是。
陶:铁兄,你这也太武断了。欢迎不欢迎可不是你一个说了算的。
铁:哦,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啊。金刀,银叉,象牙筷,玉碗,到底欢迎还是讨厌现在快快发个言!
音乐《北京欢迎你》起,刀叉碗筷边舞边唱。
刀叉碗筷:我们欢迎你,请你注意休息。
相信你了解我们的心情。
我们欢迎你,在皇宫里最见真情,
在心底里最受尊敬。
同时,陶罐表示出谦虚状。
铁罐恼极。赶走刀叉碗筷,转身对陶罐
铁:很了不起哦,你敢撞我吗?
陶:那,倒真不敢,不敢!
铁:哼,我就知道你是个懦弱的家伙,没用的东西。
陶:铁兄此言差矣。是不是懦弱,是不是有用,请听小弟细细道来:
快板乐起
陶:陶罐/铁罐/都是罐,
我是/土烧的/我怕撞;
你是/铁打的/你怕酸,
我朴素,你时髦,
我得/小心/别摔交,你得/注意/要防潮。
所以说,你有/你的弱,我有/我的好。
我们罐子的作用就是把东西装。
铁:笑话,(乐停)你也配与我相提并论,妄想用这些歪理来抬高自己的身价。
陶:不是歪理,(转向台下)是真理。
铁:连撞一下都不敢,讲什么理都不配,哼,你给我小心点!总有一天我会把你撞碎的。
陶:(摇摇头,仰面长叹)哎,人呐,原谅这无知的罐子吧,他已经失去了理智,就让他在岁月里清醒吧!
铁:(走向陶)哼,去你的角落里呆着吧!
陶罐摇摇头,走到一侧。铁罐得意地独自站在中间。
萨克斯《回家》起,铁罐自鸣得意地整整衣服;陶罐袖手抬头闭目养神。
突然“轰”一声响。铁罐倒地,陶罐一怔,蹲下不动。
音乐《上海滩》起。日月风雨举旗上,绕铁罐和陶罐转;
铁罐在地上翻转,脱去外套,显出浑身是洞的衬衣;陶罐蹲下不动。
铁罐艰难起身,《上海滩》停。音乐《济公》起。日月风雨举旗在四处分站,挥旗。铁罐在踉跄中唱
铁:鞋儿锈,帽儿锈,身上的衣裳锈;这里破,那里破,全身到处破。
渐渐地,铁罐颓然跌地。
音乐《悔恨的泪》起,日月风雨举旗绕场转,铁罐单脚跪地:
铁:罐子最悲惨的莫过于脚底破洞,全身伤口,岁月是一把利剑,如今,我已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。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,我会认清自我,踏实生活。
日月风雨再绕铁罐和陶罐转。铁罐在其间边下边说。
铁:我还想对陶罐说,对不起!我,我不是东西!
停顿三秒
音乐《春天的故事》起。农民甲乙丙上。
陶罐在音乐中伸展,起立。
音乐淡出。
农甲:(朝陶罐)难道你是陶罐吗?
陶:哦,我是。
农甲:(走近打量)你该有几千岁了吧?
陶:哦,应该有啦。
农乙:也许,博物馆会邀请你去工作呢。
陶:哦,是吗?
农丙:等等,这个社会什么都有,我找个考古学家看看吧!
农丙下。
农丙请上了考古学家。考古学家用放大镜绕陶罐打量。渐渐激动起来。
考古学家:古董,古董!!这是一件宝贝哇!
陶转身,四处张望,自言自语:铁罐,哦铁罐兄弟在哪里啊?
考古学家:是铁罐的话,早就销声匿迹了。
钟声一响。所有演员上谢幕。结束。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 篇13
今天下午第一节课我上了一节公开课,教学内容是《陶罐和铁罐》的第二课时。本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,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,全文可分为两部分: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,常常奚落它;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,人们发现了陶罐,铁罐却早已氧化。作者告诉人们“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,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,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”这样一个道理。教学时,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,既是教学重点,也是教学难点。
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、注重朗读,体会人物性格特点。课文内容简单易懂,生动有趣,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,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,教师作适当的指导。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,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、语气,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。比如:通过“你敢碰我吗?”“和你在一起,我感到羞耻,你算什么东西!”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,傲慢无理。通过“不敢,铁罐兄弟。”“何必这样说呢?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”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。在学生自读后,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。提出问题、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: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?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,反复读,根据课文对陶罐、铁罐语言、神态的具体描写,提出自己的看法。比如:铁罐傲慢、蛮横无礼;陶罐的谦虚、友善、宽容。
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。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,充分体现“以读为本”的思想,确保读书人人参与,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,首先采取男、女生分组朗读竞赛,再次是师生品评。在指导朗读过程中,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:读铁罐的话,语调温和些,拖长一点,语气生硬些,给人以傲慢、蛮横之感;读陶罐的话,语调平缓些,语气温和些,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。通过品读、比较、分析,让学生感悟:铁罐一次又一次傲慢无理,而陶罐虽然谦虚,但能据理力争。这样以读带悟,以悟促读,在读中体验、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,提高思想认识,为理解寓意作铺垫。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,我再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,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。学生很快抓住了“傲慢”、“轻蔑”、“恼怒”这些词语。学生的'表演绘声绘色,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会心的笑,学生学得轻松愉快,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“人物”的理解。这样一来,课堂再不是我的独角色,成了他们的舞台。
在品析人物对话时,采用对比的方法,让学生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品格。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,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?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:在这里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。进一步让学生领悟;陶罐出土后,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,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。
在教学《陶罐和铁罐》一课的经历中,我学习到,体验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,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就是这样一步步练成的,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与遗憾,但是我所学到的经验都是我今后教学生涯宝贵的财富。作为新课程教师的我,还要不断刻苦钻研,看更多,听更多,想更多,在永不停歇的学习中充实自己。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 篇14
这节课去年谷玲老师上过,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借鉴。因此我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有的教学思路,进行了适当的个性化修改。在实际授课过程中,我觉得以下几点落实到位:
首先,这篇课文的段落比较多,学生不容易整体把握课文内容。因此,我就尝试让学生将整个故事分成两个场景,并找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,这样课文的重点内容即对话部分学生也能一下子就找到。在设计中,我自身心里并没有底,令我欣喜的是,孩子在初读之后就能找出故事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地方,又通过默读课文找出了相应的自然段。这样就理清了脉络,有利于学生对全篇课文内容的把握。
其次,通过多种形式品读铁罐和陶罐的对话,从而了解人物神态和性格。紧紧抓住“奚落”这个词语,让学生从铁罐对陶罐的明知故问中,悟出这就是铁罐“奚落”陶罐,词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。并且通过品读,学生还知道了铁罐奚落陶罐的原因,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迎刃而解。
不过,由于自身经验及准备不足,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遗憾:
首先,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。可能是因为下午学生比较容易犯困,也可能由于自身也有些紧张,一直绷得比较紧,从而影响了学生,总之感觉学生的情绪不如平时高涨,有些孩子始终不敢举手,我也没有及时启发、引导,课堂气氛不是很热烈。
其次,指导朗读形式单一,流于形式。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,是指导朗读的重点。理想的状态是学生能表现出人物对话时的动作和神态,而且每次对话都有所区别。应该让个别学生进行演练,从而有目的的进行指导,逐渐提升要求,增多梯度。但我基本上都让学生齐读,这样看不出梯度的.转变,只是泛泛而读。
总之,每一次公开课都是自我历练、不断提升的过程,就像这篇课文的最后,我送给孩子们的几句话:取长补短、相得益彰!期待着自身的课堂教学,也能在互相学习中有更加成熟的表现。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 篇15
一、教学目标
(一)理解课文内容,学会全面地看问题,懂得: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,要正视自己的短处。
(二)学习生字,理解词语的意思。
(三)练习归纳段意。
(四)分角色朗读课文。
二、教学重点
(一)理解课文内容,学会全面地看问题,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,正视自己的短处。
(二)分角色朗读课文。
三、教学难点
使学生懂得,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,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,正视自己的短处。
四、教学时间一课时
五、教学过程
一、揭题比较,激情导入
1、 师:大家看一看,讲台上摆的是什么?(陶罐和铁罐)
2、 板书课题。让学生上讲台摸摸陶罐和铁罐实物,说说陶罐与铁罐有什么异同之处?(铁罐坚硬但容易生锈,陶罐容易破碎。它们都用来盛东西。)板书:27、陶罐和铁罐 (齐读)
二、初读课文,了解大意
1、 读生字词,扫清文字障碍。(奚落——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,使人难堪。谦虚——虚心,不自满,肯接受别人的批评。懦弱——软弱无能,不坚强。羞耻——不光彩,不体面。理会——理睬。轻蔑——轻视,不放在眼里。)
2、 自读课文
3、 讨论: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,这则寓言说的是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?
4、 生汇报: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,瞧不起陶罐。埋在土里许多年后,陶罐仍然光洁如新,而铁罐却完全氧化,不复存在了。
三、提出要求,自学1——9自然段
1、用“——”画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,用“△”标出陶罐和铁罐态度的词语,体会他们的性格特点。
2、把对话读通顺,试着模仿两罐的态度,有感情地读。(在汇报过程中,要指名学生朗读,要读出铁罐那种傲慢,不讲理的语气,读出陶罐那种自尊、善良、和蔼的语气。老师适当范读。)
3、把对话读明白,体会从中读懂了什么?
4、熟读成诵,加上表情动作,同位之间演一演。
5、 生汇报。
四、自学10——17自然段
铁罐自恃坚硬只看到自己长处,而奚落、瞧不起陶罐,二者发生了争吵,最后以不欢告终,随着时间变化,故事又有什么变化?请大家学习10—17自然段。
1、 自由读,讨论:
a、 许多年过去,陶罐发生了什么变化?铁罐呢?
b、当人们在许多年后又发现陶罐,陶罐怎样说的?人们态度怎样?(陶罐说:“谢谢你们!”……“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,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,它一定闷得够受了。”从这句话看出什么?虽然铁罐看不起陶罐,并且还经常奚落陶罐,但是陶罐不和铁罐计较,它很善良,对铁罐很友好。我们要向陶罐学习,宽厚待人。)
c、 生汇报:a、陶罐一样光亮、朴素、毫无变化;而铁罐却已消失得无影无踪,这正是铁罐的弱点被氧化掉了,这正与铁罐先前态度形成对比。
注意:指导着重朗读第15自然段,体会当时人们对陶罐的态度和陶罐的性格。
2、 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
五、理解寓意,总结全文
1、再读课文,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,为什么?
2、 思考:当初自尊自大的铁罐也在世上消失了,而当年被轻视的陶罐却成了珍贵的文物,对于这样的结果,铁罐想到过吗?为什么?(并没有,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,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;同样陶罐也看到易碎却未能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。)
3、 老师送给大家几条谚语。
“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。”
“左眼看别人的优点,右眼看自己的缺点。”
……
你们能学着也写一句格言吗?下面署上自己的名字。学生练写、交流。
4、 总结:人都有长处和短处,要看到别人的长处,正视自己的短处。
六、学习了这课你有什么体会。
可以结合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谈体会。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 篇16
今天,我讲完《陶罐和铁罐》,按照教学思路,我问学生:“你们是喜欢陶罐子还是铁罐子?”我认为,同学们会如我所愿,回答出喜欢陶罐子,那么这节课也就圆满结束了,我微笑着等待。
但事与愿违,几个男生高声回答:“铁罐!铁罐!”“当然是铁罐!”在那一刹那,我惊呆了,诧异的问:“为什么呢?”他们对着我和同学们惊讶的目光,说出了自己的理由“我们就是喜欢他的横!”“对,横了没人欺负!”“老实就是窝囊!”听着他们的回答,我梳理了自己的思绪,暗自思讨:是我教学的失败,还是他们受社会影响太深?我深深的知道,教学不仅仅是把这一课的内容讲授给同学们,更重要的,是让他们多联系生活,多了解社会,是让他们学会做人。
想到这,我没有按照下课铃声下课,而是冲他们点点头,边说边坐下来:“噢,看来这个问题,我们要坐下来好好谈谈了。”因为在这个时候,我意识到孩子们接触到的信息,对社会有一种曲解,应该让全员参与进来,于是我又说:“谁同意他们的观点,请坐到北面!谁和他们的观点相同,请坐到南面!我们来一个小型辩论会,看哪一方能胜出?喜欢铁罐的为正方,喜欢反方的为反方。好,请正方先发言。”
“我看到电视中有钱的人拿着枪,谁要是惹了他,他就开枪,谁都怕他。”刘鹏是个电视迷,他抢先说。
“村里边xx很横,他要是向谁借东西,那个人不借给他,他就去别人地里破坏庄稼。”马艳山好象很佩服这种人。
┈┈
“看看反方有什么看法?”
“我认为还是谦虚点好,我们班付丽双同学,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好,但她很谦虚,大家都很尊重她。”本身就很谦虚的学委谷雪薇说。
“马艳山说的那个人,我认为别人不是怕他,而是不愿理他,不愿和他交朋友。做这样的人有什么意思!”还是班长伶牙利齿。
┈┈
“好,我来总结一下。的确,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蛮横的人活的'很‘潇洒’,但是同学们,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,而应该看到更深些。你们想想,这些人‘潇洒’的背后是什么?他们的最终结果怎样?我们生活一辈子,是做一个没有人真心爱你的人,还是做一个受人尊重和爱戴、对社会有用而不是危害社会的人呢?”
同学们都表示愿意选择后者。
在教学过程中,我要不断培养孩子们的做人意识,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,为孩子的人格健康铺路架桥。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 篇17
《陶罐和铁罐》是一篇童话故事,课文生动搞笑,情节富有变化,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,瞧不起陶罐。许多年代后,陶罐出土成了文物,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。全文可分为两部分: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,常常奚落它,即他们的对话;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,人们发现了陶罐,铁罐却早已消失。作者告诉人们“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,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,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,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”这样一个道理。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。初读教材时,我感觉对话就应是重点,以对话贯穿全文,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。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,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,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“人无完人,金无足赤”的道理,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。找到了人文价值,以何种形式来贯穿全文呢?经过深深思索与课堂实验,我找到了以“提示语”贯穿对话的朗读,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。透过这节课的教学,我有了些许的感悟与想法。
感悟一:放手有益。
每次拿过课文,我都会急着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,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,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,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。仔细想想,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――学生,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,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.源泉。因此,我试着在课堂上放手,让学生随便谈,随便说,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。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,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意外,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。仔细想想,原先站在学生的立场,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,他们最想了解什么?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。
感悟二:走进文本,走进学生,到达师生、文本对话之效。
记不起在哪读过这样一句话:语文就是学生、教师、文本之间的对话。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。因此,以学生文本、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。课堂伊始,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、走进课文,因此不知其功效。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齐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,探究其价值时,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,完全以学生为本,和他们同感悟、同体验。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,心灵相互交流,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。
感悟三:抛开设计,以生为本。
每次讲课前,我都会把教案备得滚瓜乱熟,甚至评价语我都会仔细琢磨。但是透过这节课,让我深深领悟到:课堂是随机的,课堂也是学生的,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。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。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,当然,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。因此,透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地明白:知识的储备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。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 篇18
《陶罐和铁罐》一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,全文可分为两部分: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,常常奚落它;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,人们发现了陶罐,铁罐却早已氧化。作者告诉人们“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,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,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”这样一个道理。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。教学时,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,既是教学重点,也是教学难点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、注重朗读,体会人物性格特点。
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,铁罐傲慢无理,说话咄咄逼人,而陶罐谦虚容忍,态度温和友好,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。在备课时,经过反复的思考,我认识到应该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,以分析朗读为主。在教学一开始,我先让同学们欣赏课件,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,我紧接着提出问题“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?”这个问题看似简单,却意义深重,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,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,通过讨论,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、理解、体验。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,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,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、语气,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。学生在读一读、想一想、说一说等多种方式下,产生了极大的乐趣。通过品读、比较、分析,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,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、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,对事物的.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。这样以读带悟,以悟促读,在读中体验、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,提高思想认识,为理解寓意作铺垫。
今天这节课的教学,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,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,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,练得积极,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。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,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,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,这时,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!
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 篇19
《陶罐和铁罐》是一片寓言故事。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,瞧不起陶罐。常常奚落陶罐。而陶罐面对铁罐的无理却显得谦虚,礼貌。而时间在流逝,但几百年过去了,铁罐被氧化了,而陶罐却依然完整的存在。这便告诉了人们要正确的看待自己。铁罐字看到了自己的优点,眼里全是别人的缺点,不能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比较。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不同了。铁罐坚硬,但是抗氧化性却不好,陶罐样子普通、易碎但却有非常好的抗氧化性能。文中的铁罐却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。
文章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、推动故事发展,塑造人物形象,说明道理。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。铁罐的傲慢、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、友善、克制均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。
因此在教学本课时,我主要是让孩子们通过朗读,读出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和善。在一开始的自由读中,我发现孩子们都不能把陶罐和铁罐的特点读出来。因此,在对于每一句话都进行范读,然后,学生们跟着。在指名学生朗读时,再次进行指导。在整堂课中,采用多种形式朗读,小组赛读,同桌一起读,男女同学读,分角色读。在充分时间读的'过程中,孩子们的朗读情感也有所提升。特别是铁罐的“傲慢、轻蔑和恼怒”,孩子们也能一步步把握,读出语气。
生活处处皆语文,在课堂教学中,让生活阳光普照学生心灵,也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途径,在学习了本课后,我提问:“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,为什么?”孩子们都能正确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讲明原因。有的说:“因为陶罐很谦虚。”有的说:“陶罐心胸开阔,铁罐那么奚落他,他在最后还是想着铁罐。”……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,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道理与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,会理解得更透彻,记得更牢靠。
[来源:措文网https://www.CuoWen.com]
本文分享地址:《《陶罐和铁罐》教学片断案例及反思(精选19篇)》
https://www.cuowen.com/jiaoxueziyuan/0bf049d93c573a99.html